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習近平

來源:新聞中心 發布時間:2019年06月17日

  

  2013年8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一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随着文化的曆史性進步。中華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國一直是世界強國之一。在幾千年的曆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艱難困苦,但我們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曆史的起源與目标》一書中寫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當時古代希臘、古代中國、古代印度等文明都産生了偉大的思想家,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文化傳統,并一直影響着人類生活。這段話講得很深刻,很有洞察力。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黩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們的先人早就認識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道理。闡釋中華民族禀賦、中華民族特點、中華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曆史和現實都表明,人類文明是由世界各國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出訪所到之處,最陶醉的是各國各民族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世界文明瑰寶比比皆是,這裡我舉幾個國家、幾個民族的例子。古希臘産生了對人類文明影響深遠的神話、寓言、雕塑、建築藝術,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裡庇得斯、阿裡斯托芬的悲劇和喜劇是希臘藝術的經典之作。俄羅斯有普希金、果戈理、萊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诃夫、高爾基、肖洛霍夫、柴可夫斯基、裡姆斯基—科薩科夫、拉赫瑪尼諾夫、列賓等大師。法國有拉伯雷、拉封丹、莫裡哀、司湯達、巴爾紮克、雨果、大仲馬、小仲馬、莫泊桑、羅曼·羅蘭、薩特、加缪、米勒、馬奈、德加、塞尚、莫奈、羅丹、柏遼茲、比才、德彪西等大師。英國有喬叟、彌爾頓、拜倫、雪萊、濟慈、狄更斯、哈代、蕭伯納、透納等大師。德國有萊辛、歌德、席勒、海涅、巴赫、貝多芬、舒曼、瓦格納、勃拉姆斯等大師。美國有霍桑、朗費羅、斯托夫人、惠特曼、馬克·吐溫、德萊賽、傑克·倫敦、海明威等大師。我最近訪問了印度,印度人民也是具有非凡文藝創造活力的,大約公元前1000年前後就形成了《梨俱吠陀》、《阿達婆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四種本集,法顯、玄奘取經時,印度的詩歌、舞蹈、繪畫、宗教建築和雕塑就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泰戈爾更是産生了世界性的影響。我國就更多了,從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屈原、王羲之、李白、杜甫、蘇轼、辛棄疾、關漢卿、曹雪芹,到“魯郭茅巴老曹”(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到聶耳、冼星海、梅蘭芳、齊白石、徐悲鴻,從詩經、楚辭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以及明清小說,從《格薩爾王傳》、《瑪納斯》到《江格爾》史詩,從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的今天,産生了燦若星辰的文藝大師,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藝精品,不僅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且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

  曆史和現實都證明,中華民族有着強大的文化創造力。每到重大曆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複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一個民族的複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二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果“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把作品在國外獲獎作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後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颦,熱衷于“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曆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事實上,外國人也跑到我們這裡尋找素材、尋找靈感,好萊塢拍攝的《功夫熊貓》、《花木蘭》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們的文化資源嗎?

  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有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中華美學講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講求言簡意赅、凝練節制,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範。

  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複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三

  我們講要堅定文化自信,不能隻挂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到行動上。曆史文化遺産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我們一定要完整交給後人。城市是一個民族文化和情感記憶的載體,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關鍵。古人講,“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中華文明延綿至今,正是因為有這種根的意識。現在,很多建設行為表現出對曆史文化的無知和輕蔑,做了不少割斷曆史文脈的蠢事。

  我講過,城市建設,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記得住鄉愁”,就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曆史文脈,保留中華文化基因。要保護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産,包括文物古迹,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曆史街區、曆史建築、工業遺産,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産,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樣的蠢事。既要保護古代建築,也要保護近代建築;既要保護單體建築,也要保護街巷街區、城鎮格局;既要保護精品建築,也要保護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

  一個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個城市同樣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顯着一個城市的特色風貌。要結合自己的曆史傳承、區域文化、時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對外樹立形象,對内凝聚人心。

  (2015年12月20日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四

  綿延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成長發展的深厚基礎。我說過,站立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吸吮着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曆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曆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抛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曆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曆史悲劇。

  中華民族有着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中華文明延續着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适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着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

  強調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國家的學術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較、對照、批判、吸收、升華的基礎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發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決好民族性問題,就有更強能力去解決世界性問題;把中國實踐總結好,就有更強能力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思路和辦法。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發展規律。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4年11月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墨西哥總統培尼亞共同出席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瑪雅:美的語言”文化展開幕式。這是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與培尼亞夫婦一同為展覽剪彩。 新華社記者劉衛兵/攝

  五

  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的勇氣,我們就能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辟新天地、創造新奇迹。

  我們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們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正确理論,是立于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我們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标識。我們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全黨同志必須牢記,我們要建設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曆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被終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

  (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九十五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六

  希望大家堅定文化自信,用文藝振奮民族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創作出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個性的優秀作品,要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善于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曆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抛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曆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曆史悲劇。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沒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寫出有骨氣、有個性、有神采的作品。

  古往今來,世界各民族無一例外受到其在各個曆史發展階段上産生的文藝精品和文藝巨匠的深刻影響。中華民族精神,既體現在中國人民的奮鬥曆程和奮鬥業績中,體現在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産生的一切優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國一切文學家、藝術家的傑出創造活動中。

  在每一個曆史時期,中華民族都留下了無數不朽作品。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共同鑄就了燦爛的中國文藝曆史星河。中華民族文藝創造力是如此強大、創造的成就是如此輝煌,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我們應該為此感到無比自豪,也應該為此感到無比自信。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2018年12月14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我們的四十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甯、韓正、王岐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3000多名觀衆一起觀看演出。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七

  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标。歌唱祖國、禮贊英雄從來都是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也是最動人的篇章。我們要高揚愛國主義主旋律,用生動的文學語言和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裝點祖國的秀美河山,描繪中華民族的卓越風華,激發每一個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對中華民族的英雄,要心懷崇敬,濃墨重彩記錄英雄、塑造英雄,讓英雄在文藝作品中得到傳揚,引導人民樹立正确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絕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經典、亵渎英雄的事情。要抒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蓬勃實踐,抒寫多彩的中國、進步的中國、團結的中國,激勵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堅定文化自信,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曆史的認知和運用。曆史是一面鏡子,從曆史中,我們能夠更好看清世界、參透生活、認識自己;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曆史對話,我們能夠更好認識過去、把握當下、面向未來。“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沒有曆史感,文學家、藝術家就很難有豐富的靈感和深刻的思想。文學家、藝術家要結合史料進行藝術再現,必須有史識、史才、史德。

  曆史給了文學家、藝術家無窮的滋養和無限的想象空間,但文學家、藝術家不能用無端的想象去描寫曆史,更不能使曆史虛無化。文學家、藝術家不可能完全還原曆史的真實,但有責任告訴人們真實的曆史,告訴人們曆史中最有價值的東西。戲弄曆史的作品,不僅是對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對自己創作的不尊重,最終必将被曆史戲弄。隻有樹立正确曆史觀,尊重曆史、按照藝術規律呈現的藝術化的曆史,才能經得起曆史的檢驗,才能立之當世、傳之後人。

  中華文化既是曆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隻有紮根腳下這塊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文藝才能接住地氣、增加底氣、灌注生氣,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正所謂“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創作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又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秀作品,讓我國文藝以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屹立于世。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八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曆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争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2017年10月18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的6篇文稿中有關文化自信内容的節錄。)

  信息來源: 《求是》

版權所有:九卅娛樂10年信譽登陸  京ICP備06002901号
地址: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瑞丽市中心路109号郵編:100031 聯系電話:86-13-2253221/2275

http://jiaoyiwangchao.com http://shsjhx.com http://lantern08.com
XML 地圖